相關信息
- 個人所得稅熱點問題
2020-01-04 - 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
2020-01-04 - 稅務總局、安徽稅務、
2020-01-04 - 12366熱線個人所
2020-01-04 - 匯算清繳馬上要用!公
2020-01-04
個人所得稅知識問答
一、個人所得稅基礎知識
問:什么是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
問:實行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的哪些個人所得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實行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的應稅所得包括:(1)工資、薪金所得;(2)勞務報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許權使用費所得;(5)利息、股息、紅利所得;(6)財產租賃所得;(7)財產轉讓所得;(8)偶然所得;(9)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問: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
級數 |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法(元) |
1 |
不超過500元的 |
5 |
0 |
2 |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
10 |
25 |
3 |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
15 |
125 |
4 |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
20 |
375 |
5 |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
25 |
1375 |
6 |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
30 |
3375 |
7 |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
35 |
6375 |
8 |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
40 |
10375 |
9 |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
45 |
15375 |
工資、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驟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每月取得工資薪金收入后,先減去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以及按國家有關規定的比例或標準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額1600元/月(教職工來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學校聘用的外籍人員、華僑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在中國境內的所得每月還可附加減除費用3200元),為應納稅所得額,按5%至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是: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王老師當月取得工資收入6000元,當月個人承擔住房公積金、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共計1000元,費用扣除額為1600元,則王老師當月應納稅所得額=6000-1000-1600=34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3400×15%-125=385元。
問:什么是勞務報酬所得?
答: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問: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資薪金所得有何區別?
答: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存在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后者則不存在這種關系。根據國稅發[1994]089號文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是屬于非獨立個人勞務活動,即在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中任職、受雇而得到的報酬;勞務報酬則是個人獨立從事各種技藝、提供各種勞務取得的報酬。
問: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應當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答:勞務報酬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每次勞務報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800元的費用;每次勞務報酬收入超過4000元的,用收入減去收入額的20%。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要實行加成征收辦法,具體是: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后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例如:王老師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4萬元,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應納稅所得額= 40000 – 40000 × 20% = 3200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32000×20% +(32000-20000)×20%×50%=6400+1200=7600元。
問: 如何確定取得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的次數?
答: 個人取得勞務報酬,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對于跨地域取得勞務報酬的,以縣(含縣級市、區)為一地,其管轄區內的一個月內的勞務報酬的總和為一次;當月跨縣地域的,則應分別計算。
問:為納稅人代付稅款的勞務報酬所得應當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答: 如果單位或個人為納稅人代付稅款的,應當將單位或個人支付給納稅人的不含稅支付額(或稱納稅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額)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然后按規定計算應代付的個人所得稅款。計算公式為:
1、 不含稅收入額不超過3360元的:
(1)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1—稅率)
(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2、不含稅收入額超過3360元的:
(1)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1—20%)〕
或=〔(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當級換算系數
(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上述公式中:公式1(1)和2(1)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所對應的稅率(見表A);公式1(2)和2(2)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按含稅級距所對應的稅率(見表B)。
表A: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的速算扣除數表
級數 |
每次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
1 |
不超過20000元的 |
20 |
0 |
2 |
超過20000元—50000元的部分 |
30 |
2000 |
3 |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
40 |
7000 |
表B: 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適用稅率表
級數 |
不含稅勞務報酬收入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元) |
換算系數(%) |
1 |
未超過3360元的部分 |
20 |
0 |
無 |
2 |
超過3360元—21000元的部分 |
20 |
0 |
84 |
3 |
超過21000—49500元的部分 |
30 |
2000 |
76 |
4 |
超過49500元的部分 |
40 |
7000 |
68 |
例:王老師取得講座費收入48000元,按合同規定個人所得稅由支付單位代付。該單位應代付的個人所得稅稅額為:(1)代付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48000—2000)×(1—20%)〕÷76%=48421.05元;(2)應代付個人所得稅=48421.05×30%-2000=12526.32元。
問:什么是稿酬所得?
答: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并減征30%,實際稅率為14%。
問:個人獲得的稿酬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獲得的稿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減去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減去20%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并可以減納30%的稅額。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1-30%)
例如:孫老師在化工雜志上發表一篇文章,獲得稿酬3000元,孫老師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3000-800)×20%×(1-30%)=308元。
問:如何確定個人取得稿酬所得的次數?
答:(1)個人每次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表同一作品(文學作品、書畫作品、攝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論出版單位是預付還是分筆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該作品后再付稿酬,均應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在兩處或兩處以上出版、發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所得,其在各處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按分次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同一作品在報刊上連載,應合并其因連載而取得的所有稿酬所得為一次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在其連載之后又出書取得稿酬所得,應視同再版稿酬分次繳納個人所得稅。先出書后連載取得稿酬所得的,同樣處理。
問:個人的哪些所得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我國參考各國通常的做法,為了體現國家對某些所得項目的支持、鼓勵和照顧,在稅法中列舉了十項免稅項目。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3)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具體是指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和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所說的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所說的救濟金,是指國家民政部門支付給個人的生活困難補助費;
(5)保險賠款;
(6)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7)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8)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具體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規定免稅的所得;
(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10)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免稅的所得。如個人舉報、協查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而獲得的獎金;個人辦理代扣代繳稅款按規定提取的手續費。
個人取得的上述各項所得,無論收入多少,均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或年終加薪,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包括年終加薪)的,應分兩種情況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1)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計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獎金總額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對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分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且獲取獎金當月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計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獎金減去“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對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 — 個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由于上述計算納稅方法是一種優惠辦法,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一個人,該計算納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對于全年考核,分次發放獎金的,該辦法也只能采用一次。
問: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及其個人賬戶存款利息所得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等,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其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所得,也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對個人繳納的補充養老保險金、補充醫療保險金屬于工資、薪金的組成部分,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不得從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中扣除。
問:在個人所得稅的應稅項目中,個人取得不同項目的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取得稅法規定的應稅所得項目中的兩項或兩項以上所得的,應按照各項所得分別減去相應費用后,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項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項所得,每個人應當就其取得的所得分別按照稅法規定減去費用后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個人從單位取得住房、電腦、汽車等實物所得,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從單位取得的實物所得,如住房、電腦、汽車等,屬于工資、薪金所得,應按照購買住房、電腦、汽車的實際支出金額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另外,個人參加單位組織的免費旅游以及個人認購股票等有價證券時從其雇主處取得的折扣或補貼等,也應按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單位以勞務費名義發放的收入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有些單位除向職工正常發放工資、薪金以外,還根據職工從事本單位其他專項工作情況,以勞務費等名義發放所得。這種所得實際是職工工資、薪金的組成部分,應與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個人取得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取得的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個人從非任職單位取得的獎金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從非任職單位取得的獎金,除免稅的獎金外,不論其來源于何處,不屬于稅法規定的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應按偶然所得或其他所得,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人,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在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單位,個人平時按月取得的生活費或部分工資,應按月依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年終取得的年薪和績效工資,應按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辦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個人離退休后返聘取得工資收入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對于離退休后返聘所取得的工資、薪金收入,以及離退休后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收入,屬于個人離退休后重新受雇取得的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內部退養(或提前離崗)人員取得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1)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機構改革中,未達到退休年齡,提前離崗且未辦理退休手續(內部退養)的職工,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屬于離退休工資,應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提前離崗)手續后,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按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并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減去當月費用扣除標準后,以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和對應的速算扣除數,然后再將當月工資、薪金所得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準,按照已確定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當月工資、薪金所得 + 一次性內部退養收入) - 費用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3)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后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外籍人員在中國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外籍人員因任職、受雇、履約等而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無論是否由中國境內或境外的企業或雇主支付或負擔,均屬于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除依照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條約、簽定的稅收協定或者有關政策規定可以免稅或減稅以外,都應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外籍人員適用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與中國公民相同。但是,外籍人員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在每月1600元的費用扣除標準的基礎上,再減去附加減除費用3200元。
問:哪些外籍專家在中國取得工資、薪金所得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1)根據世界銀行專項貸款協議由世界銀行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外國專家;(2)聯合國組織直接派往我國工作的專家;(3)為聯合國援助項目來華工作的專家;(4)援助國派往我國專為該國無償援助項目工作的專家;(5)根據兩國政府簽訂文化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負擔的;(6)根據我國大專院校國際交流項目來華工作兩年以內的文教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負擔的;(7)通過民間科研協定來華工作的專家,其工資、薪金所得由該國政府機構負擔的。
問:個人擔任董事職務而取得董事費,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由于擔任董事職務所取得的董事費收入,屬于勞務報酬所得,按勞務報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對于本企業的職工或高級管理人員同時兼任本企業董事所取得的董事費,應與其當月工資、薪金合并,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例如:葉老師發明一項自動化專利技術,2004年8月轉讓給A公司,轉讓價1.5萬元,A公司8月支付使用費6000元,9月支付使用費9000元;9月,葉老師將該項使用權轉讓給D公司,獲得轉讓費收入8000元,葉老師轉讓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為:
葉老師此項專利技術轉讓了兩次,應分兩次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轉讓給A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6000+9000)×(1-20%)×20%=2400元
轉讓給D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1-20%)×20%=1280元
葉老師轉讓此項專利技術共需繳納個人所得稅=2400+1280=3680元
問:報刊、雜志、出版等單位的職員在本單位的刊物上發表作品、出版圖書取得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1)任職、受雇于報刊、雜志等單位的記者、編輯等專業人員,因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屬于因任職、受雇而取得的所得,應與其當月工資收入合并,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除上述專業人員以外,其他人員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應按稿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出版社的專業作者撰寫、編寫或翻譯的作品,由本社以圖書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費收入,應按稿酬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管理的內涵是什么?
答:所謂全員管理是指不論收入的對象是否屬于本單位員工,代扣代繳義務人均應明細申報向其支付的收入情況;所謂全額管理是指代扣代繳義務人按月向個人支付的一切應納稅收入,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且個人取得的收入無論是否達到費用扣除標準均應明細申報。
問:稅務機關要求扣繳義務人進行明細申報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答:目前稅務機關要求扣繳義務人進行明細申報的法律依據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2)國家稅務總局國稅發[1995]065號文《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暫行辦法》第十三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每月所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七日內繳入國庫,并向主管稅務機關保送《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代扣代收稅款憑證和包括每一納稅人姓名、單位、職務、收入、稅款等內容的個人收入明細表以及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國家稅務總局1995年11月22日國稅發[1995]213號文《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建立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申報支付個人收入明細表制度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各地稅務機關從1996年1月1日起,建立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申報支付個人收入明細表制度。
問:偷稅、扣繳義務人不繳或者少繳已扣稅款的,應承擔什么納稅義務人法律責任?
答: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在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和沒有代扣代繳義務人的,應當自行申報納稅,否則,屬于征管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行為,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少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納稅人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少繳已扣稅款的,屬于偷稅行為??劾U義務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少繳已扣稅款的,屬于偷稅行為。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10%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所偷稅款外,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稅款數額五倍以下的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30%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除追繳其所偷稅款外,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金;偷稅數額不滿一萬元或者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不到10%的,處以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此外,根據征管法第六十九條規定,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稅款50%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二、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知識問答
問:什么是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
答:自行納稅申報是指以下兩種情形:一是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終了后,根據全年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項目、數額、應納稅額、已納稅額、應補退稅額,在稅法規定的申報期限內,如實填寫相應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報送稅務機關、辦理相應事項。二是其他自行申報情形。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后,根據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項目、數額,計算出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并在稅法規定的申報期限內,如實填寫相應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報送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年所得12萬元以上”包括哪些內容?
答:《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規定,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以下11項所得合計達到12萬元:“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
問:哪些個人需要辦理自行納稅申報?
答:凡在中國境內負有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具有以下五種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規定自行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一)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二)從中國境內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三)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四)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五)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問:個人年所得超過12萬元,但平常取得收入時已經足額繳納了稅款,年終還需要申報嗎?
答: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所得超過12萬元,無論其平常取得各項所得時是否已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或者是否已向稅務機關進行了自行納稅申報,年度終了后,均應當按《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問:哪些所得不計算在年所得中?
答:在計算12萬元年所得時,對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規定的免稅所得以及允許在稅前扣除的有關所得,可以不計算在年所得中。主要包括以下三項:
(一)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項至第九項規定的免稅所得,即:(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3)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即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按照國務院規定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院士津貼、資深院士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5)保險賠款;(6)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7)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8)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可以免稅的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
(三)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簡稱“三費一金”)。
問: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申報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答:納稅人應于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就上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各項所得合并計算,凡超過12萬元的,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自行申報手續??紤]到有的納稅人在正常工作時間無法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我省各級主管稅務機關辦稅服務場所實行假日值班制度,全省統一確定1月20日、27日,3月17日、24日、31日辦稅服務廳(中心)全天開放,接收納稅人自行申報資料,并負責納稅人的申報咨詢。
問: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應申報哪些內容?
答: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年度納稅申報時,應如實填寫《納稅申報表》中個人的相關基礎信息、各項所得的年所得額、應納稅額、已繳(扣)稅額、抵免稅額、應補(退)稅額。個人的相關基礎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照類型及號碼、職業、任職受雇單位、經常居住地、中國境內有效聯系地址及郵編、聯系電話,如果是外籍人員,除上述內容外,還需填報國籍、抵華日期等信息。持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復印件以及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資料,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個人有效身份證件,主要有中國公民的居民身份證、華僑和外籍人員的護照、港澳臺同胞的回鄉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人身份證件等。
問: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必須到辦稅服務廳申報嗎?
答:如果納稅人上年度所得均已于上年度全額繳納了稅款,可以選擇直接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或通過郵寄方式申報兩種形式。郵寄申報的,要使用郵寄專用信封(可就近到郵政部門或納稅服務廳領?。?。對納稅人不需要補繳稅款的,可通過郵寄的方式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申報。如果納稅人需要補繳稅款的,納稅人必須前往主管稅務機關辦稅服務大廳,辦理申報和補稅手續。
問: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可以委托他人辦理申報嗎?
答:由于個人所得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計算復雜,納稅申報表填寫要求較高,為此,納稅人可以委托有稅務代理資質的中介機構或者他人代為辦理納稅申報。
問:納稅人辦理
會計代理 會計公司 財務代理 稅務代理 納稅申報 代理記賬 兼職會計 記賬公司 公司注冊 工商注冊 財稅咨詢 工商年報 工商注銷 資質代辦 工商年檢 會計記賬
記賬報稅 財務公司 公司設立 工商代理 工商變更 會計服務 記賬服務 法人變更、股東變更、經理變更、董事變更、監事、更、社保代理、證件代辦、離岸公司 香港公司
福州會計代理 福州會計公司 福州財務代理 財務代理公司 會計代理公司 福州稅務代理 稅務代理公司 代理記賬公司 福州代理記賬 福州納稅申報 福州兼職會計
福州會計記賬 福州記賬報稅 福州公司注冊 福州財務公司 福州公司設立 福州工商注冊 福州工商代理 福州工商變更 福州財稅咨詢 福州會計服務 福州記賬服務
福州記賬公司 兼職會計公司 一般納稅人申請 福州代理記賬 福州財務代理公司 福州會計代理公司 福州稅務代理公司 福州工商年檢 福州工商注銷 代辦驗資審計
福州代理記賬公司 福州兼職會計公司 福州一般納稅人申請
香港公司注冊 香港會計審計 香港公司年檢 香港公司報稅 離岸公司注冊 離岸公司年檢